查看原文
其他

1784,中美相遇;2024,中美相离

先知书店 槛外记 2023-11-30


即便是在今天这个时代,美国依然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是对世界影响力最大的国家,是需要我们密切关注和研究的国家。

而欲理解当下中美关系(尤其是涉及台海局势等方面)的诸多困扰,有一本书堪称打开我们思维之门的钥匙,它就是当代华人历史学家、任教于美国特拉华大学历史系的王元崇先生所著《中美相遇:大国外交与晚清兴衰(1784-1911)》。

没错,中美交往史的起点,不是1979年的中美建交,不是194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也不是抗战时期的飞虎队与史迪威,而是200多年前那场跨越太平洋的“中美相遇”。

1784年,新生的美利坚合众国派出一艘“中国皇后”号帆船,前往乾隆治下的中国。

美国为何而来?美国从一开始就带着笃定的侵略意识吗?为什么在那么多列强中,是美国首先倡议放弃“庚子赔款”,把它用作留美幼童的经费和中国的教育事业?敌意从何而来,善意又从何而生?

必须说,意识形态化的“屈辱史观”,根本无力反映和解释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的复杂关系。

1784年“中国皇后号”停泊在广州黄埔港


实际上,中美关系演化推进的逻辑和复杂动因谜底,全都写在了这本《中美相遇》中。其特点体现于下述三个方面。

其一,理解今日中美关系现状,必须从历史中寻找答案

改开以来,中美关系屡次大起大落,背后的根本原因何在?

只要把历史拉远,我们就能发现:在同中国两百多年的交往中,影响美国对华想象、看法、政策和行为者,无非两点:一是对中国市场的想象,二是美国人的价值观。

当美国烟草公司想向世界推广美国香烟时,在地图上看到中国有四万万人口,大呼“这就是我们要去的地方”。

而另一方面,自诞生之初,自称“山巅之城”的美国,便具有一种传播先进文明的“使命感”。200多年前美国如此对待清朝,今天这套理念依旧延续。不理解这一点,就无法理解美国执着于世界“民主化”努力的心理动因。

因此,破解中美关系僵局,必须借助更为长远的历史视野和更为宽广的历史角度,才能理解美国“根子上的东西”。

美国商人在清国港口采购商品


其二,颠覆了对晚清的固有认知,探寻中美认知差异的根源

传统观点简单化地认为,清代中国闭关锁国,闭目塞听。而《中美相遇》则指出,中国实际上一直拥有一个活跃的朝贡外交体系,只是后来的世界秩序,被西方基于主权国家的体系所主导,很多人在接受了这套体系后,得出“满清闭关锁国”的结论。

中美初遇,许多行动建立在对彼此错误的想象之上。

在美国独立革命发生一年半之前,列克星敦已经先一把火革了中国茶叶的命——北美殖民地为了抵制东印度公司倾销中国茶叶,特意对其做了曲解想象:

茶叶是在中国这个“可怕的东方专制主义国家”种出来的,喝了这种茶,东方专制主义便会潜入殖民地居民体内,摄走他们追求自由的灵魂,让他们永远匍匐在英国君主的脚下。

正因为大多数美国人缺乏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理解,才会使众多“妖魔化”中国、敌视中国的行为很容易获得市场。这个道理,反过来也是一样。

清国商民目送“中国皇后号”离港返航


其三,图文结合,中美交往史细节一览无余

《中美相遇》全书包括150多张图片,有当时拍摄的老照片、各种历史文件、地图、图表、名人书信手迹,其中很多得到了各国文管部门的特别授权,十分难得。

正如程映虹老师所言:“本书像是在中美关系处于又一个十字路口时,有人在路边竖起一列橱窗,用图像、场景和细节向行人展示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对中美关系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和背后的各种关联。”

此外,与传统历史类图书更多关注战争与条约这类大事件不同,《中美相遇》却将相当多的笔墨放在个体故事上,让读者更清晰地洞悉被大事件简化了的历史本质,看清个体与集体、个人与国家命运之间复杂深刻的联系。

《中美相遇》著者王元崇,是美国特拉华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精研中国近代史和中美关系史。本书从传统世界秩序、中西商业关系、近代外交体制、在美中国人、交涉事件诸角度切入,讲述“中美两个大国相遇之后的第一个百年间的交往故事”。

所以,诚挚推荐王元崇先生的这本《中美相遇》。阅读本书,十分有助于我们拨开历史迷雾,揭开“当下中美关系何以如此”之类真相。

从1784到2024,“中美相遇”将迎来240周年。未来的两国关系会有什么样的走向呢?答案或许就藏在历史中。

本书获王缉思、沈志华、程映虹、陈兼、牛军等史学名家鼎力推荐,感兴趣的书友,可长按下图识别图中二维码,了解更多详情并下单。

谁能把他们从抢盐式愚蠢中拯救出来
立场VS.逻辑:独立思考,才是一个人真正的灵魂
张维迎:有些看上去是人性问题,其实归根到底是制度问题
休谟逝世247周年 | 不读休谟,不足以知人性
二十世纪的堕落:一战篇
纳粹“利维坦”:人民为什么支持希特勒
南渡北归的命运:是宿命,还是因果
被误解的鲁迅:“好玩”的人,在于懂自嘲,知进退
邓小平诞辰119周年:摇荡的钟摆,极简改革开放史
《1984》是如何来到中国的
肖斯塔克维奇的尴尬:一个苏联人在纽约
柴静:人最大的痛苦,就是心灵没有归属
一百年前的老北京,美得简直不像话
《父与子》:不朽经典的背后,是一位漫画家不屈的灵魂
1700个年轻人集体赴死,平均23岁!他们的牺牲,中国人不能忘
世界“慰安妇”纪念日 | 她们的伤痛,不容忘却
梁启超:一个亡命者
49年以来最真实深刻的影像:人的神态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好坏
陈铁健:爱国与恶国——半生多误陈独秀
齐邦媛:来自云端的信——一个飞虎队战士的杀伐与救赎
在“思想改造”下,知识分子的脊梁是如何一步一步弯曲的
独木不成“林”:林徽因和她的时代
书生报国终自毁:浊世里的清流,权力场的悲剧
北岛: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从费孝通的30句话里读懂中国
“吃人文化”:历史比“封神”更加惊心动魄
《北去来辞》:从悬崖到旷野,两代人的精神迁徙之歌
被牺牲的“局部” :“苛政猛于虎”,水患何以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
王小波:牺牲不一定崇高,吃苦未必有益
易中天:鸦片战争中,没有不撒谎的官员和将领
为众人燃灯者,不应让其沉寂于暗夜
书生报国无他物:什么是西南联大最重要的思想遗产
为什么杀了魏忠贤,大明朝还是垮了
被刀郎写进歌里的哲学家:维特根斯坦
美国在中国的失败:一段最难以被正视的历史
忆钱穆:学者不能急于自售,为时代风气所卷
国民党失败的四个历史教训
“长安不止三万里”:唐长安城的盛世潜流
陈寅恪盛赞傅斯年:天下英雄独使君
漫长的余生:一个北魏宫女和她的时代
无法被文字记载的历史:1844-1879年镜头下的中国
张维迎:人生是一连串的偶然
索尔仁尼琴:如果权力无所不能,那么正义将一无所成
郭嵩焘谈晚清外交:一味蠢,一味蛮,一味诈,一味怕
发现李庄:一个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一段被湮没的历史
鲁迅和胡适,为何渐行渐远?
堪比《白鹿原》的“四棵杨”:直面动荡、复杂、禁忌的30年
徐晓:半生为人,无题往事
寻梦与归来:王道士之死
晚年胡适的知人论世
被遗忘的民国传奇女性:在荒诞中反抗,在绝望中坚持
陈丹青:我们与鲁迅成为彼此的异类
从“鲁迅”到“胡适”:他什么都没完成,却开创了一切
顾维钧:美国对华的三大特点
“走西口”一部隐藏的世相百态:前面多有趣,后面就有多沉重
独醒之累:郭嵩焘与晚清大变局
所谓的“大时代”,对小人物来说,可能是最糟糕的“坏时代”
野夫:人生如戏,“一切皆在情理中,一切皆在意料外”
余下只有噪音:大音乐家马思聪,当年是怎么“润”出去的
生前赫赫、身后寂寞——近代史上的“失踪者”
史学界的拓荒者赵俪生:一个人的劫难,有时也是时代的一曲悲歌
温家宝:忆耀邦(情真意切,相当感人)
王瑞芸:懂得了人心,也就懂得了艺术
鲁迅:面具戴久了,会长在脸上
林贤治:时代的转折如“悬崖上的树”——苦难的见证,也是顺从的见证
白先勇:母亲命运的起伏,跟父亲的一生荣辱息息相关
命运的钟摆:1977年恢复高考
木心:无知的本质,就是薄情
廖信忠:台湾为何与我们渐行渐远?
暗夜传灯人:“南渡北归”之后发生了什么?
查建英:那是一个烟火与情怀迸发的时代
白先勇:得到的全是侥幸,失去的都是人生
王鼎钧:上天把我留到现在,就是叫我做个见证
老照片欣赏|上海滩一个世纪的风流
偌大的燕园,为何容不下一个司徒雷登
关于“文革”的在线调查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邓晓芒:我的妹妹残雪
陈丹青:因为艺术,罪恶好像被历史原谅了
林贤治:重读鲁迅的八个理由
阿城丨我们为什么学不了张爱玲
知识分子的命运,是一个社会的晴雨表
王德威:渡不过的《巨流河》
易中天:劝君莫谈陈寅恪
波伏娃的激荡人生
葛剑雄:很多人的青春无悔其实是青春无奈
陈丹青:我不可怜自己的少年时代,反倒同情今天的后生
梅贻琦:一个时代的斯文
徐晓:一个时代的精神肖像
“怼天怼地”傅斯年:知识分子的血性与勇气
在糟糕的时代里,那些拒绝随波逐流的人
中国女性的命运:一个女人的苦与疼
一群没用的迂腐文人
大学虽已遍天下,世间再无蔡元培
罗翔被围攻,是时代的悲哀
女性地位,是社会文明的一把标尺
陈寅恪的三重悲剧:最是文人不自由
阎连科:我是我们县“最不受欢迎”的人
浪漫的先知:年仅28岁的徐志摩,是如何看穿苏俄“一切都是演戏”的
朱学勤︱鲁迅、胡适与钱穆:逝去的铁三角与轻佻的当下
柴静:这个拎着铁锹的美国人,看到了我熟视无暏的中国
她们是时间的敌人| 杨苡姐妹们的命运密码:名门闺秀的迥异人生
同是天涯沦落人:胡适与张爱玲的一段忘年交
中国十所曾经闻名世界的大学,永远消失在历史中
文学与历史:四个人的百年中国
荒诞的时代,没有干净的人
梁文道:为什么有些国家,明知道有问题却回不了头?
一所只存在了八年的大学,何以成为百年来最好的大学
鲁迅:正视,是一种勇气
北岛诗歌依然流行,是一种“不幸”
再谈王小波:我们是否依然是沉默的大多数?
木心:街上没有兵,没有马,却兵荒马乱

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