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学与历史:四个人的百年中国

槛外记 2023-11-30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先知书店店长荐书 Author 先知书店


文学与历史:

四个人的百年中国

编:先知书店
什么才是20 世纪中国历史书写最好的著作?
相比专业史书,文学往往更能成为历史最好的见证。正如这四部作品——王鼎钧的四卷回忆录,齐邦媛的《巨流河》,沈亦云《亦云回忆》,黄仁宇《黄河青山》,往往成为人们理解民国以来百年中国历史的首选。
为什么会如此?王鼎钧的一段话可以作为答案:文学作品要发乎情,历史家则不必费太多精神料理个人感情,不管是一家哭、一路哭,哭声对历史家并不重要。而文学家谛听哭声,陪伴啼哭的人,或者与之同声一哭……
他们无一例外,都是从大陆到台湾、海外,从民国一路走来,在“流亡”中见证了一个动荡的时代。齐邦媛认为:我们这一批人,两代退居海隅,却从不认为自己是失败者,因为我们心灵自由,终能用文学留见证。

先知书店特别推荐“文学与历史:四个人的百年中国”系列,从个人与文学的见证中,触摸一个更为真实的百年中国。


-1-

沈亦云《亦云回忆》

了解黄郛无可替代的史料

▲1913年,沈亦云、黄郛夫妇在天津 | 选自《亦云回忆》
沈亦云是一位被遗忘的民国传奇女性,她是一个时代大潮裹挟下的女人,历尽风云:长成之年,正逢辛亥革命,因理想而组织女子敢死队;自嫁给民初政坛风云人物黄郛,从此一生的命运,就再也无法与整个近代史分离......史学家唐德刚把她列为民国最值得看的三个传奇女子之一
她身处一个历史“暴风眼”中的家庭,她写家史,即是在写国史。她的丈夫黄郛与孙中山、黄兴关系密切,更是蒋的“拜把子兄弟”,历任要职,上海光复、护国之役、北伐战争等改变历史、国运的关键事件从不缺少他的身影。却因为时常身居幕后,被史家屡屡忽视。作为蒋氏的“政治灵魂”,亦云笔下黄郛的艰难处境,也从侧面反映了蒋最终失败的原因。
沈亦云用一种人性的尺度,史家中少有的识见,写下她的亲身回忆《亦云回忆》,娓娓道来那些即使一流史家也难以评判的历史公案——促成辛亥和议的各方因素,革命之时的一般民气,济南惨案的幕后隐情……这是对中国近代史的重新丈量。

沈亦云说,“历史的尺度,可能为人道的尺度”。这部《亦云回忆》,虽述国事,却饱含人性的关怀;说人道事,皆是历史的温度。蒋公评价“其于逝者心事,实能推见至隐。
也正因此,胡适读罢后叹道,亦云笔下个人播迁中的国变家忧,唯有李清照千古名篇《金石录后序》可相比拟——两个传奇女子的才情、境遇都是如此相似:
丈夫早逝,因国变而流离,又在流离中艰难地保存成箱资料:她们的写作为一份共同的情感回忆,也为文化、历史之存续。正如亦云所说“可珍贵之史料,其间实含有可珍贵之人情”。也因此,这本《亦云回忆》更显得难能可贵。
这是一份极具可信度的真实回忆,融合微观的自传和宏大的历史变迁,没有枯燥的说教,只有个人活生生的经历。插入乱离中留存的大量珍藏函电史料加以佐证,非那些信口开河的所谓史书可比。
书稿历经十年写就,几经增删补正;沈亦云的文字本就颇为典雅,又由口述史大家唐德刚协助整理成稿,可谓可读性和历史价值的双重保障,使本书兼具文学的生动与历史的厚重。
由于作者特殊的身份,历史的纠葛,让这部书直到在海外出版半个世纪之后,才在大陆首版,目前已全网断货,先知书店取得独家授权,仅剩最后的少量库存。


-2-

黄仁宇《黄河青山》

从人生失败中升华出的大历史观

▲黄仁宇19岁时照片,那时他还是天津南开大学的学生
学“成功者”的方法,不一定会成功;但避开“失败者”走过的路,大概率能避免失败。一直以来,我们读传记,常热衷于记载种种辉煌的“成功者”传,然此类传记,往往容易文过饰非,夸大其辞相反,“失败者”的传记则更加真实,尤其是“失败者”的自传。比如——黄仁宇。
他是史学界在中国大陆影响最大、名声最著的一人;他的史学著作《万历十五年》堪称现象级畅销书。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作家,却写了一部“失败者”的自传回忆录——《黄河青山》
在这本书中,黄仁宇写自己爱情的失败、戎马生涯的失败、求学的失败、工作的失败……直到《万历十五年》的出版,“失败”才逐步改善……在此不禁要问,为何黄仁宇只强调自己的人生失败?
黄仁宇说,他的个人失败,是20世纪中国遭受挫折的一种个体反映。"我写回忆录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说明我的背景,为了特定的历史史观。"
事实上,黄仁宇是在用自传,解释他著名的观点——“大历史观”。在本书中,黄老不但追忆个人生平经历与学术志业之奋斗过程,还将其以往散见于诸多著作中的观点综合起来,一一阐明,是 “大历史观”的直接解释。
他“大历史”形成的经过,也与他个人一生的际遇感受是分不开的。
他每次遇到的挫折都勾起往年一连串的心灵创伤,他整个回忆录的主题就是“屈辱”。他个人的屈辱,民族的屈辱,他个人被误解而遭到的冷遇,与民族的被误解而被洋人看扁,交织在一起。他将痛苦感受升华,形成自己“大历史”观。
本书所阐释的“大历史观”,是将历史的内在逻辑和当下作比较,从而对未来社会走向,作出长远判断的思维方法。用历史的发展轨迹比对“人生”,从古今中外的历史因果中洞察过去与未来。
史学大家余先生称黄仁宇为“奇侠”式的学者;独立史家张宏杰更是不吝赞美:“他的洞察力、悟性、归纳能力、综合能力、“通感”能力是罕见的。他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勇气,他将学术成果通俗化的本领,无人能出其右。”
美国大文豪厄卜代克,形容黄仁宇的文笔仿佛具备卡夫卡的梦幻特质。他的文字真诚、幽默,处处有机锋;笔法人事交融、前后穿引,没有丝毫学究气,就算毫无学术背景的人也能读的酣畅淋漓,且有一种“欲罢不能的参与感”。
黄仁宇的文笔在历史学家中堪称顶尖,优美宏大中有一种深刻的悲凉,没有体验过他的动荡经历,就注定无法理解他的思考。


-3-

齐邦媛《巨流河》

整个中国颠沛流离的缩影

▲在武汉大学读书时的齐邦媛


从东北到台湾,一个女人的一生,埋藏了一世纪的两岸悲伤。
齐邦媛,邦媛者,国士也。齐邦媛女士是台湾文学和教育界最受敬重的一位前辈,弟子多称其为“齐先生”。
一九四七年,齐先生到台湾,买的是来回双程票,未料就此定居超过六十年。六十多年来,齐先生念念不忘当年事:唱着《松花江上》的东北流亡子弟、二十九军浴血守华北、保卫武汉时的民心觉醒……那个让齐先生引以为荣,真正存在过的,最有骨气的中国。
六十多年后,齐先生在80岁高龄开始动笔,历时四年写出了回忆录《巨流河》。齐先生一些个人的丰沛感受,正好填补了很多大陆作品的空白,和一个教科书上看不到的时代:纨绔子弟张学良、艰难抗日、飞虎队、美国及时宣战、台湾战后经济建设和政治治理……
很多回忆,都和教科书建立的认知不一样。很多问题,似乎都可在这里找到答案:建国之前,建国之后;台湾大陆一脉相承,却又格局迥异;台湾继承了民国之风,延续了民国文化……
25万字的《巨流河》,其中一半是抗战流亡的家国悲歌,一半是来台垦拓的踏实脚印。
这是一部让许多人泪流满面的书。据说,俞敏洪看完本书痛哭流涕。
本书出版之后,作者收到数百封来信,几位已90多岁。他们老泪纵横谈当年事,那虽是一个令人悲伤的时代,也是一个令人怀念的有骨气时代。
对大陆读者来说,《巨流河》是一种极为少有的阅读体验,因为大陆少有人这样讲历史。表面上,它是一本个人回忆录。实际上,它还包含两个更大的主题:中国近代史上的国破山河在,二战后台湾的经济起飞。
本书以历史亲历者角度——从东北的辽河开始,在日军炮火中辗转大半个中国;又在国共内战硝烟中,从大陆漂流到台湾的哑口湾——记述了纵贯百年、横跨两岸的历史变迁,和埋藏其中的国人苦难、悲伤,及风骨。
王德威后记说,这本书“如此悲伤,如此愉悦,如此独特”。本书豆瓣评分9.1分,今日大陆读者能读到此书实在是一种“幸运”。


-4-

王鼎钧《王鼎钧回忆录》

一代中国人的因果纠结、生死流转
王鼎钧经历了1940年代各种战争,历经长途奔波的曲折和坎坷: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在天津被俘、俘虏营训练、徒步行走胶济铁路全线至青岛、最终从上海远走海外……一路上,各种危机、冲突频发,各种艰难、意外互相纠缠,一个个场景震人心魄。
少年王鼎钧面临山河破碎,民族危亡的局面,在集体话语体系下,他困惑不已。后来王鼎钧去到台湾,又因为“历史问题”,长期被监视居住。即便五十年代后台湾经济起飞,社会环境活泛了许多,在王鼎钧看来,仍然有无形的网罩着一切。
1978年,王鼎钧受邀到美国大学任教,临行前,这位已过知天命之年的知识分子向几位高级特务坦言,“蒋家第三代不宜再执政了,因为人民会厌倦”。 
在时代潮流冲刷之下,经过大破大立,王鼎钧最终认同了现代文明价值。这条路饱含着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在过去的二十世纪所经历的痛苦和所怀抱的梦想、希望,他走得很苦,但是最终毕竟突破了大山阻隔。
1992年,年近七旬的王鼎钧开始撰写个人回忆录,2009年,四卷回忆录收笔。他用“等了一辈子的自由”,写尽二十世纪中国人的因果纠结、生死流转。王鼎钧说:
“我没有那么重要,我是想借自己的受想行识反映一代众生的存在。希望读者能了解、能关心那个时代,那是中国人最重要的集体经验。” 
抗战八年一本书,内战四年一本书,台湾三十年一本书,移民出国也是一本书,这就是这套“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的由来。
这部书所写的20世纪中国百年史的博大题材,能真实呈现,就殊为不易,而鼎公的文笔,以台湾散文“崛起的山梁”著称,以格局和气象见长,更让这部书洛阳纸贵。
齐邦媛:《昨天的云》是实际人生,是父母呵护的童年,到战争洗礼,炮火中初识折腰大地的岁月升腾而成,其中充满了人间至深至纯的情义。
朱西宁:今人每谓抗战精神,皆多简化为艰苦奋斗,那可仅能言其表相,唯《怒目少年》得其真谛,故能显现真相,这就是散文大家的意境。
王奇生:《关山夺路》让我感到意外的惊喜。文学的求美、史学的求真、哲学的求解,王鼎钧先生以回忆录的形式恰如其分地呈现出来。不见煽情,不见呐喊,平心静气,却触及灵魂。
高华:《文学江湖》一书,既是为历史做见证,也给我们启示和教益,让我们知道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在过去的二十世纪所经历的痛苦和所怀抱的梦想、希望。
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告诉人们的是真话,是大时代中每个人真实的心理所受到的伤害,他一点一滴地把“历史上最大的骗局”揭露给世人看。许多不明白的问题,老人们不能讲的场景,都在他的书里写了出来......
三联编辑李昕说,“这部书,简直是可遇不可求的。我们当即决定加入版权竞争。同时,我承诺,尽最大努力保持作品原貌不变。”这才有了这套书的大陆版。
这套书堪称书店“断货王”,这套书写尽20世纪中国人的因果纠结、生死流转,写透鼎公的人生哲学,别的地方,看不到!
......

大人物属于历史,小人物属于文学;历史关心一路哭,文学关心一家哭;历史记得一将功成,文学记得万骨枯;历史歌颂“车同轨书同文”,文学想象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尊重历史,更需文学的热爱。

沈亦云、黄仁宇、齐邦媛和王鼎钧,他们的人生和回忆串联起的不只是他们个人的事迹,更多的是20世纪历史的一系列剧变;他们的回忆录因此不仅仅是“个人史”,而是饱含20世纪中国人的颠沛与流转。
读这些书,不但可以发现别处看不到的很多“史实”,更能收获一份充满历史温情的悲伤与感动。从他们的回忆文字中,看到的不再是历史干枯的骨架,而是有血有肉的“历史的真实”。唯其真实,所以感人。
沈亦云女士已于1971年11月在美国去世;黄仁宇先生也于2000年1月8日病逝于纽约。而齐邦媛女士和王鼎钧先生则仍在世,齐邦媛生于1924年,王鼎钧生于1925年,他们如今已有近百岁高龄,因此他们真的走过了中国近一个世纪的历史。这样对历史的独特见证,后世恐怕难以再有。
为此,先知书店再次诚荐“文学与历史:四个人的百年中国”。四位历史见证者的回忆录不仅内容真实,文笔也俱是出奇的好,文笔流畅如行云流水,读者可在畅快的阅读中体验近百年的中国历史。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含独家好书):

愚蠢又自负:三种最值得警惕的权威
纪念保罗·约翰逊:一剂注入知识分子群体的“清醒药”
无用之用,实为大用:一个民族需要仰望星空的人
逃不脱的“柏克定律”
中国一百年以来的新年贺词(1909-1999)
阿克顿勋爵诞辰189周年 | 历史是个邪恶的老师,只对自由人诉说真相
米塞斯:取消市场经济,实际上取消了一切自由
严复诞辰169周年 | 被遗忘的中国近代西学第一人
宋教仁之死:近代中国最值得期待的一场政治实验的终结
世界名著四书:译文珍藏本,一套“重新认识纸书”的藏品级经典
永远的布列松:用审美赋予世界意义
2023先知精选新年礼:五套为“价值”而生的典藏好书
历史剧变的七种征兆
先知书店 | 2022年度精选书单
“独立”精神的基本底线,何时成了知识分子的最高要求?
最后库存 | 《中国救荒史》:一部中国史,其实就是一部灾荒史
莫言:历史这个壮观的剧场,给了人性以无穷的展示机会
王小波:但愿新的一年里,我们能远离一切古怪的事
张鸣:冯玉祥的真与伪
索尔仁尼琴104周年诞辰:不撒谎,不原谅,一句真话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
一个时代大潮裹挟下的女人,以“人的尺度”重新丈量中国近代史
92岁吴敬琏重磅发声:什么是当下经济问题的根源?
“政治的时代”,知识分子为什么容易成为“背叛者?”
大国的崩溃:苏联解体的台前幕后
荒诞的时代,没有干净的人
个人即政治:百年动荡中的一个中国家庭
生活的奥秘存在于艺术之中:审美是最奢侈的稀缺品
唯有去看,去感受:总有一幅好画,能治愈生命中独处的不安
木心逝世十一周年纪念 | 守护与送别:木心先生的最后时光
梁文道:为什么有些国家,明知道有问题却回不了头?
在这个时代,比文盲更可怕的,是“美盲”
大棋局:关于1944-1950年历史最深的五大误解
胡适诞辰131周年:那些曾抛弃胡适的年轻人,晚年又重新选择了他
诺奖的六位“异类”:任何伟大都源于承认无知与思想自由
乌托邦的四个掘墓人:通往地狱的路,都是由美好的愿望铺成的
“上海三部曲”:被遗忘的另一种上海
用生命书写的人道之书:亲历者的角度揭开“恐怖历史”的真相
一寸山河一寸血:从淞沪会战到南京大屠杀
名家签名精选合辑:最理想的藏书,也是年尾最好的礼物
张学良的“双十二”:不但改变了中国,世界都改变了
蒙克:痛苦常有,而表达不常有
八十年代的回望与反思:五四精神悲壮的落幕
20世纪中国人的生死流转:历史的细节,让人恐惧
一所只存在了八年的大学,何以成为百年来最好的大学
渡不过的巨流河:曾经有那么一群年轻人,每一次起飞都可能是永别
读黄仁宇就该从这本书开始:一部“失败者”的自传回忆录——《黄河青山》
【孤独的斗士:哈耶克】真正改变世界的,唯有思想
活的百科全书:人类文明的五个殿堂
独立思考的人,最难被征服
鲁迅:正视,是一种勇气
所有的战争宣传,都来自那些不上战场的人
茨威格:那个崩塌了的昨日世界……
北岛诗歌依然流行,是一种“不幸”
再谈王小波:我们是否依然是沉默的大多数?
此间风雅:中国文化的精华在文学,文学的精华在这里
木心:街上没有兵,没有马,却兵荒马乱
恭贺刘道玉先生九十寿辰——四十年来最好的大学校长
不宜泄露书名的乱世奇书


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