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群没用的迂腐文人

槛外记 2023-11-30


其实,令人感念的不是“迂腐”,而是一种对规则的敬畏与自觉遵守。而规则,就是社会公平正义最鲜明的表达。所以“迂腐”,就是对公平正义的坚持,是公平正义的人格代表。


一群“腐儒”

1938年9月,云南省主席龙云最宠爱的女儿报考西南联合大学附中,结果落榜。


龙云让秘书长去找校长梅贻琦疏通。



梅贻琦先生



因为梅贻琦在主持西南联合大学时得到过龙云许多帮助,他们关系很好。但秘书长为难地欲言又止,龙云发怒:“你还不快去!”秘书长小声地回答说:“我打听过了,梅校长的女儿梅祖芬也没有被录取。”


龙云顿时愕然,从此不再提及此事,让女儿上了一所普通中学。


还是在西南联大时期,梅贻琦千辛万苦向教育部要来一笔学生补助金,按规定,他家四个孩子都有资格申请,可是他却一个不准沾边,就是为了避嫌,不让人说闲话。


其实,那个时候他的家用相当拮据,早已捉襟见肘,寅吃卯粮,可他宁肯举债,变卖家产,也不肯“瓜田李下”。


在日子难以为继的情况下,梅贻琦夫人韩咏华决定用摆糕点摊子的方法补贴家用。


韩咏华的做法得到了梅贻琦的支持,他给妻子做的糕点取名为“定胜糕”,意为抗战一定会胜利。


很快,街头转角处,便有了一个卖“定胜糕”的小摊位。只是,最初没人知道,这个摊位竟是清华校长梅贻琦的妻子所设。


大学校长夫人为了补贴家用卖糕点,这个在今天听来即不可思议的事情,却真实地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这桩不可思议的事,不久后还是以口口相传的方式被世人知晓了,韩咏华在回忆这段过往时说:


“有人建议我们把炉子支在‘冠生园’门口现做现卖,我碍于月涵(梅贻琦)的面子,没肯这样做。卖糕时我穿着蓝布褂子,自称姓韩而不说姓梅,尽管如此,还是谁都知道了梅校长的夫人挎篮卖‘定胜糕’的事。”




梅贻琦夫妇



1946年,梅贻琦的女儿梅祖芬到了上大学的年龄,结果考分与清华的分数线差了两分。同学们劝她找爸爸说说,梅祖芬摇摇头:“没门儿,想都不要想,我可知道这个倔老头!”她老老实实地选择了复读,第二年考入清华外语系。


在1946年的社会名流子女高考当中,除了梅祖芬,还有两位女孩落榜清华,她们是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梁思成的女儿梁再冰、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冯友兰的女儿冯钟璞。


梁再冰的妈妈,就是大名鼎鼎的才女林徽因,她认为女儿考卷判题有误,依照制度查看了梁再冰的考卷。但仅此而已,证明没问题之后,就再也没做什么。他们的女儿们,也都坦然接受落榜现实,没有请求父辈去走后门。



林徽因梁思成夫妇



因为她们知道,他们的父辈也都是些“迂腐”的人,把操守名节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绝不肯干出苟且之事。


后来,冯钟璞在第二志愿南开大学外语系念了一年,1947年以同等学历考上了清华大学外语系二年级;梁再冰则“屈就”到录取分数略低于清华的北大西语系读书。



冯友兰、冯钟璞父女



还有一位很“迂腐”的老头叫翁独健,是著名历史学家、教授,还兼任北京教育局局长。


翁独健的女儿翁如璧没有考上第一志愿清华大学建筑系,她大哭一场,非要爸爸帮她想办法上清华不可。翁独健是北京市教育局局长,凭这啥门路走不通?


可翁独健不干,说:“正因为我是教育局局长,更不能那样做。”


翁独健劝女儿去天津上大学,并勉励说:“只要自己努力,上哪个大学都能出人才。”如璧看托爸爸转学没门儿,只得乖乖地离开北京去了天津。



左起:赵守俨、翁独健、白寿彝、何英芳



被誉为“清华四大哲人”之一的潘光旦,也是“迂腐”之人。


上世纪30年代中叶,安徽省主席刘镇华致函潘光旦,想让两个儿子入校旁听。但清华定规是不设旁听,潘光旦就此拒绝:“承刘主席看得起,但清华之被人瞧得上眼,全是因为它按规章制度办事,如果把这点给破了,清华不是也不值钱了吗?”


解放后,潘光旦接高教局指令,责其办理最高法院院长沈钧儒之孙到清华旁听事宜。时任教务长的潘光旦按章办事,毫不通融,直接拒绝。



潘光旦、赵瑞云夫妇



其实,令人感念的不是“迂腐”,而是一种对规则的敬畏与自觉遵守。而规则,就是社会公平正义最鲜明的表达。所以“迂腐”,就是对公平正义的坚持,是公平正义的人格代表。


民国年间涌现了很多这样的大师,比如还有我们熟悉的胡适、陈独秀,鲁迅、林语堂等等,但其实,这些几乎占据了史书全部笔墨的大师与他们引领的思潮,只能代表民国思潮的一小部分。
 
比如在《民国思潮读本》中,除了上述人物之外,还记录了很多深刻影响了民国,却在历史中很少被提及的人物与思潮——联邦主义、无政府主义、保守主义。 可以说,这些人物与思潮合在一起,才是一部原汁原味的民国思想大全。

◎民国之于今天的真正价值,不是浪漫,不是黑暗,而是深刻
 
民国之于今天的真正价值,不是泛娱乐式的浪漫,也非情绪化的站队,而是认认真真探讨问题。

事实上,源于思想的观念,才是一个社会最基本的行动逻辑。
 
在民国那个时代,有识之士们一直在寻求整个民族的自我启蒙,不断地探求向文明转型的密码,他们的一场场辩论,一次次探讨,贯穿了整个二十世纪上半叶。我们今天说的话、研究的问题、进行的讨论,民国时候早已被知识界炒过几轮,并且比我们讨论得更深入。
 
那个时期,关于民主的思辨不但活跃,而且在思想界也基本上达成了共识。当然,思想、思潮远不等于现实的果子,当下的中国,依然在还在这场百年思潮激荡的延长线上。我们今天的许多困惑、无奈及愤懑,都可以在阅读民国思想的峰峦时,获得启蒙及排解。

走进民国思想的世界,不只是洞悉民国历史,明晰民国的真正价值,更是一场心灵上的震撼和启迪。 为此,先知书店诚荐这套《民国思潮读本》,明白从哪里来,才能更清楚往哪里去。这套《民国思潮读本》既是拓宽历史视野,理解当代中国种种思想演变的绝佳之作,也是赠送给喜欢历史、关心中国未来的亲友和长辈的礼品书。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购买收藏。

早熟落下的顽疾:2000年中国社会史的12个洞察
大学虽已遍天下,世间再无蔡元培
罗翔被围攻,是时代的悲哀
钱满素:为什么亟需从“文明”的角度,重新认识美国
女性地位,是社会文明的一把标尺
一见敦煌“误”终生:敦煌不止是地名,更是文明的象征
陈寅恪的三重悲剧:最是文人不自由
重读莱维:“奥斯维辛”从未走远
影响中国命运的五个国家
木心:人生不如梦——鲁迅之后,张爱玲的敏锐
张宏杰:中国人的性格史,真的不忍去回顾
罗新:抗辩和异议,是历史提供的一种工具
别不了的司徒雷登:那个假装用一生爱中国的人
一个自由灵魂的养成:以赛亚·伯林的五大贡献
今天的大学校园,还会不会诞生《蒋公的面子》?
三观不合,终将渐行渐远
售罄即绝版:五套“入手须及时”的好书
北岛:没有英雄的年代里,我只想做一个人
希特勒死了,“帝国梦”却仍在传承
阎连科:我是我们县“最不受欢迎”的人
罗新:“有所不为”——不做宏大叙事的囚徒
王小波:有些痛苦不必承受,有些苦难不必体验
阅读的五个层次
俄乌战争一周年:俄罗斯争霸世界,最终究竟得到了什么?
宣传画:消失于历史天空,却淡不出精神底层
哪里有权力,哪里就有表演
《希特勒的末日》:暴君是怎样一步步走向众叛亲离的?
胡适逝世61周年 | 自由而悲悯:当下我们最缺乏的力量
梁启超诞辰150周年:现代性价值,是他心底的“压舱石”
马国川:日本没有“奇迹”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近代史最容易忽视的四个视角
“王袍加身”的诱惑: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退场
叔本华诞辰235周年:如果生命注定是一场悲剧,如何超越它?
哈耶克最后的预言正在实现:狂妄而短视的人类始终面临一个抉择
经济决定贫富,政治决定生死
浪漫的先知:年仅28岁的徐志摩,是如何看穿苏俄“一切都是演戏”的
沈志华“趁乱”拷贝的俄罗斯解密档案,解开了多少中苏之谜?
邓小平逝世26周年:摇荡的钟摆,极简改革开放史
“面子”与“圈子”的背后: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汉语中的陌生人:他的每个句子都是发明,每个句子都独一无二
历史的教训:越“进步”,越要警惕灾难
朱学勤︱鲁迅、胡适与钱穆:逝去的铁三角与轻佻的当下
中伊签署联合声明,是美国霸权的终结,还是新冷战的开始?
傅国涌︱存其文而原其人:不能力挽狂澜,但从未随波逐流
人其实很矮小,都是被书垫高的
秦晖、金雁——50后的爱情,当下中国最令人瞩目的学术伉俪
ChatGPT的启示:中国未来最大的挑战,就是对待真理和自然的态度
读木心,是一种浪漫的体验:最值得收藏的25句经典
王笛:对穷人来说,尊严就是奢侈品
柴静:这个拎着铁锹的美国人,看到了我熟视无暏的中国
陈丹青、阿城等一代人的摄影老师——阮义忠:在一切商业化的今天,他努力寻找不变的价值
许倬云:当代中国的两大精神危机
“读史就读人”:那些隐没在史料深处的人物秘闻
孟德斯鸠:权力恣意妄为的社会,一定不是个好的社会
《美国对华情报解密档案》:读懂当代中国的珍贵史料
贵族精神的三大支柱:文化教养,社会担当,自由灵魂
读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件终身大事:最值得收藏的40个经典名句
为什么许多人勤劳却不富有?
罗翔:司法不应被舆论干预,但舆论却可以争取正义
《狂飙》:无论失败几次,由命运创作的史诗终将永存
宋朝之后,再无宋朝
他短暂的一生只干了两件事:一为爱情,一为莎翁
特殊利益集团与国家的兴衰有什么关系?
罗素逝世53周年纪念 | 小灾难来自固执,大灾难来自狂热
她们是时间的敌人| 杨苡姐妹们的命运密码:名门闺秀的迥异人生
《满江红》中陈旧的国际政治价值观:“丛林法则”的思维范式,很难接轨现代文明
王五四:不出一声的野夫
杨本芬:读罢野夫《江上的母亲》,我再也不能等待……
岳飞死后四年,到底发生了什么?揭秘《满江红》背后的历史真相
同是天涯沦落人:胡适与张爱玲的一段忘年交
关心政治的目的不在权力,而在自由
历史的烙印:改革开放四十年,影响中国命运的六次抉择
袁伟时 | 历史大势不可逆转
中国十所曾经闻名世界的大学,永远消失在历史中
五部有口皆碑的好书 | 总有一本,能治愈你的“精神内耗”
新的一年,在极寒之地,幻想春天
比权力更重要的,是对规则的尊重
刀尔登:“得民心者得天下”很动听,可惜是句谎言
巴黎和会:影响中国百年格局的历史拐点
盛世距离废墟有多远?
“丛林法则”的思维范式,为什么依然“屹立不倒”
八十年代的中国是怎样引进的《一九八四》?
文学与历史:四个人的百年中国
愚蠢又自负:三种最值得警惕的权威
纪念保罗·约翰逊:一剂注入知识分子群体的“清醒药”
无用之用,实为大用:一个民族需要仰望星空的人
逃不脱的“柏克定律”
中国一百年以来的新年贺词(1909-1999)
阿克顿勋爵诞辰189周年 | 历史是个邪恶的老师,只对自由人诉说真相
米塞斯:取消市场经济,实际上取消了一切自由
严复诞辰169周年 | 被遗忘的中国近代西学第一人
宋教仁之死:近代中国最值得期待的一场政治实验的终结
世界名著四书:译文珍藏本,一套“重新认识纸书”的藏品级经典
永远的布列松:用审美赋予世界意义
2023先知精选新年礼:五套为“价值”而生的典藏好书
历史剧变的七种征兆
先知书店 | 2022年度精选书单
“独立”精神的基本底线,何时成了知识分子的最高要求?
最后库存 | 《中国救荒史》:一部中国史,其实就是一部灾荒史
莫言:历史这个壮观的剧场,给了人性以无穷的展示机会
王小波:但愿新的一年里,我们能远离一切古怪的事
张鸣:冯玉祥的真与伪
索尔仁尼琴104周年诞辰:不撒谎,不原谅,一句真话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
《失落的一代》:“中国知青史”——反思,就从读这本书开始
一个时代大潮裹挟下的女人,以“人的尺度”重新丈量中国近代史
92岁吴敬琏重磅发声:什么是当下经济问题的根源?
“政治的时代”,知识分子为什么容易成为“背叛者?”
大国的崩溃:苏联解体的台前幕后
荒诞的时代,没有干净的人
个人即政治:百年动荡中的一个中国家庭
生活的奥秘存在于艺术之中:审美是最奢侈的稀缺品
唯有去看,去感受:总有一幅好画,能治愈生命中独处的不安
木心逝世十一周年纪念 | 守护与送别:木心先生的最后时光
梁文道:为什么有些国家,明知道有问题却回不了头?
在这个时代,比文盲更可怕的,是“美盲”
大棋局:关于1944-1950年历史最深的五大误解
胡适诞辰131周年:那些曾抛弃胡适的年轻人,晚年又重新选择了他
诺奖的六位“异类”:任何伟大都源于承认无知与思想自由
乌托邦的四个掘墓人:通往地狱的路,都是由美好的愿望铺成的
“上海三部曲”:被遗忘的另一种上海
用生命书写的人道之书:亲历者的角度揭开“恐怖历史”的真相
一寸山河一寸血:从淞沪会战到南京大屠杀
名家签名精选合辑:最理想的藏书,也是年尾最好的礼物
张学良的“双十二”:不但改变了中国,世界都改变了
蒙克:痛苦常有,而表达不常有
八十年代的回望与反思:五四精神悲壮的落幕
20世纪中国人的生死流转:历史的细节,让人恐惧
一所只存在了八年的大学,何以成为百年来最好的大学
渡不过的巨流河:曾经有那么一群年轻人,每一次起飞都可能是永别
读黄仁宇就该从这本书开始:一部“失败者”的自传回忆录——《黄河青山》
【孤独的斗士:哈耶克】真正改变世界的,唯有思想
活的百科全书:人类文明的五个殿堂
独立思考的人,最难被征服
鲁迅:正视,是一种勇气
所有的战争宣传,都来自那些不上战场的人
茨威格:那个崩塌了的昨日世界……
北岛诗歌依然流行,是一种“不幸”
再谈王小波:我们是否依然是沉默的大多数?
此间风雅:中国文化的精华在文学,文学的精华在这里
木心:街上没有兵,没有马,却兵荒马乱
恭贺刘道玉先生九十寿辰——四十年来最好的大学校长
不宜泄露书名的乱世奇书


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