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牛倌”养牛记

韩善玲 当代江西 2024-05-12

从外出务工到回乡养牛,从“牛老板”到“牛倌”,欧阳枞一门心思扑在村集体工作上,带动村民把牛产业做大做强。


沿着宜春市袁州区飞剑潭乡曲曲折折的盘山公路,绕过六座山头,就到了袁州区飞剑潭乡下坪村养牛场。100多头膘肥体壮的牛正甩着尾巴,伸长脖子,等待管理员欧阳枞前来喂养。

欧阳枞是下坪村党支部副书记,1973年8月生,出生当年正好是农历牛年,加上他本身身形较魁梧,平时专职负责牛场的日常管理,村民们给他送了一个亲切的昵称“牛倌”。

对于这个称呼,欧阳枞欣然受用:“我跟牛有缘啊,这个称呼还蛮符合我的工作特点的。”说起养牛的经历,欧阳枞如数家珍,滔滔不绝地介绍开来。

欧阳枞在养牛场巡查。

思变:外出务工到回乡养牛

下坪村是袁州区的一个偏远山村,大多数村民外出务工。最初,欧阳枞也跟随着打工大潮,在深圳、东莞等地工厂务工,待过车间、干过仓管,虽然工资收入比家乡高,但日子久了还是有种漂泊无依的感觉。

“每逢春节一过,就要忍受离家舍子的心酸,而且常年管不了年幼的孩子、顾不上年迈的父母,心中满满的都是亏欠和愧疚。”带着这种心理,欧阳枞2002年初回到了老家。

可面对当时没啥产业的家乡,欧阳枞一时困惑了。留在村里的年轻人,大都掌握有一门营生手艺,做泥水、做木匠、打铁匠等,诸如此类。而自己虽然有高中文化,学过会计和兽医,但还真不知道回到乡下能做什么。

无奈,欧阳枞只能先从农活干起,农闲之余学习各种手艺,挖掘商机。熟悉欧阳枞的人说,“他当过屠户杀过猪、做过兽医治过牛,批发药材经过商、村里哪里有挣钱的门路,哪里就有欧阳枞的身影。”就这样一点一点慢慢干,摸爬滚打了10余年。

“我有过成功,也尝过了辛酸苦辣,受过冷眼挫折,觉得小生意不是长久之计,得摸索出一门致富的活泛路子。”欧阳枞边创业、边思考。偶然一次,在帮一位养牛大户医治牛的过程中,得知养牛能致富。欧阳枞萌发了自己养牛的想法,正好弟弟欧阳柯有养牛经验,两兄弟一拍即合,便从高安购进了18头牛,兄弟俩开始了当牛场主的初体验。

由于经验不足,养牛并不顺利,没多久就出现了牛群因酷热而中暑发烧的情况,幸运的是,欧阳枞凭着以往的兽医经验,试着给牛打针用药,最终把高烧降下来了。

第一年,养牛没有挣到钱,但积累了经验,欧阳枞兄弟俩认为养牛致富,可行。第二年便加大了投入,建成了可饲养40多头牛的小规模牛场,年底一算账,小挣了20多万元,欧阳枞喜出望外,决定继续干,也带动当地村民一起干。

从2002年到2009年,两兄弟就这样互相帮衬着,一起养了7年的牛,牛场的牛不断增多,欧阳兄弟的日子也红火起来,成了村里第一批盖起2层小洋楼、开起小汽车的致富能人,“牛老板”的声名在乡里不胫而走。

航拍宜春市袁州区飞剑潭乡。

转变:从“牛老板”到“牛倌”

2011年11月,下坪村村委会换届选举,肯吃苦、脑子活的“牛老板”的欧阳枞,在村民选举推荐和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当选下坪村村委会主任。

“以前我是为自己干,现在身上担子不一样了,乡亲们对我信任,我就得想法子带着大家谋致富的路子。”担任村委会主任后,欧阳枞就退出了和弟弟一起经营的“牛场”,一门心思扑在村集体工作上。

但几年下来,下坪村虽然尝试过各种“创业”,但成效都不明显。眼看村里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但下坪村没有领头企业的现状依然没有改变,想到这个,下坪村党支部书记彭太焕就心急如焚。

2021年初,看着村里养牛产业稳扎稳打,连年都在盈利,彭太焕感觉看到了发展的曙光。

下坪村召开村委会会议商议养牛场的相关事宜。

于是,彭太焕带着欧阳枞等村干部一起到袁州区水江、竹亭、洪塘等乡镇拜师求学,也去过外省山东嘉祥、内蒙通辽、河北承德做过市场调研,回来更加坚定了养牛的信心。3月 ,彭太焕组织召开村委会会议,提出想在村里养牛,以提高村集体经济和带动好群众致富,得到村干部和党员代表一致响应。

大家说干就干,分头行动,由支部书记彭太焕争取资金,协调解决养牛场用地和建设等事宜,由有着多年养牛经验的欧阳枞分管负责,村里其他干部共同管护。

5月,村委会筹资选址在高枧组山坡上建了养牛场,脱贫户有获得小额贴息贷款的资格,村里便利用这一优惠政策贷了100万元,吸纳村里20户脱贫户入股。10月,村委会又从内蒙古订购了106头优质西门塔尔牛苗。

从此欧阳枞便当上了名副其实的“牛倌”,他每天早中晚三次巡查养牛场,定期打疫苗、喂草料,解决各种技术难题。在他厚厚的养牛笔记里,密密麻麻地写着从2021年以来给牛注射头孢、注射口蹄疫免疫疫苗、喂小柴胡汤等详细记录。

欧阳枞2023年的养牛笔记。

蝶变:“牛经济”成村支柱产业

2022年12月,下坪村委会第一次尝到了“牛经济”带来的甜头,第一批牛顺利出栏,除去成本、开支,村集体当年就增加纯收入30万元,还给20户脱贫户每家发放了2000元分红。大家尝到了甜头,事业心更齐了,劲也更足了,全村都把牛当成了“宝”,日常时间除了处理村务,其他时候都在牛场照料。

但养牛过程中,也有一些小插曲,有一次把牛运回来时天快黑了,两头小牛趁没人偷溜跑进山里去了。幸好第二天一大早,在养牛场百米外的山坡上,找回了其中一头走丢的小牛。还有一次,一头500多斤的健硕肥牛,因吃到牛草料里面的长钢丝,刺破胃黏膜出血过量而死,大家心疼不已。

有了这两次教训,村里决定在养牛场安装摄像头,可以在手机上随时监控牛的状态,又专门购置了一台牛草料搅拌机,聘请了一名脱贫户专门分拣牛草料,防止再次出现“悲剧”。

欧阳枞还加入了“袁州养牛协会”微信群,因为群里不定时会有“牛专家”分享疫苗接种时间、防止传染病、防暑降温小妙招等信息,可以学习到更多的养牛新知识。

如今村里养的牛越来越多,目前存栏已超过200头,其中一批很快也可以出栏了。“只要牛不生病,出栏价格能保持在每斤17元到18元,牛栏里的牛毛利润就有400万元。先出栏的这批纯利润有100万元,除去预先支付给脱贫户的部分红利,村集体今年可以增加90万元纯收入!”彭太焕开心的算着账。

好牛不愁卖,不仅福建、湖南等周边省份的客户会前来预定团购,本土肉牛市场的牛贩子也会频繁光顾,让下坪村稳稳地“坐收牛利”。

牛栏满了,村里又另建了一处新养牛场,可以养60多头牛,几个牛场加起来,明年全村养殖量可扩大至300头,只要价格稳定,村集体利润可以轻松突破100万元,还能吸纳更多脱贫户务工。

脱贫户在肉牛养殖基地拖运草料。

“有了经验和技术,我也更有信心把这一栏牛崽子伺候好了。”欧阳枞对养牛场的未来满怀憧憬,“如今,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让我们赶上了政策的好时机,是我们这批既有本土‘作战’经验的老农村人又有外地闯荡经验的返乡人大展身手的时候了,我们就是一门心思把牛产业做大。”


来源:当代江西
原创荐读↘
新年献词|每一步都是向上的力量
玩转“冷资源”释放“热效应”
苏轼苏辙的高安情缘
“江南小切”冻米糖
将孝道进行到底
“鸭鸭”品牌沉浮启示录
“红链助企团”是个什么团
打造文旅强区,西湖区有多拼?
托举折翼天使的“刘妈妈”
三湾红枫今更红
“小作文”事件背后的赢家

“桥”见南昌 瞧见未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