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文全面解读《能文能武李延年》2:能文能武的军队干部是啥样?

跟陶叔学编程 跟陶叔一起学
2024-08-30

  文章的第一部分介绍了电视剧《能文能武李延年》的故事背景与一些真实历史情况,可以看出这部剧对历史进行了高度还原。当然作为一部成功的艺术作品,该剧不是照着历史原模原样来拍,而是通过艺术加工来塑造典型人物,因此这部剧的情节很饱满,通过多个侧面反映了一位能文能武的军队干部的立体形象。这一部分就来解读该剧反映了军队干部的哪些工作内容与业务素质。

  本文是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新媒体与公众号“跟陶叔一起学”合作的“走近军博学军史”系列文章的第二篇。这是第二部分:能文能武的军队干部是啥样?


  首先,李延年是7连指导员,是一位政工干部

  近些年来,有些军事剧只表现英勇与牺牲,却不说明英勇牺牲的动力从何而来,不解答为什么要打仗、为什么能打赢的问题,甚至刻意回避党员、政委、指导员等角色,有的还要夹带私货。在那些影视产品中,革命斗争精神被哥们义气取代,共产党的军队被拍成了江湖帮派,看着就觉得味不对,是遇到了伪劣产品。

  而在该剧的开场,就告诉观众指导员的作用是什么,什么是政工干部的本事。

  许多观众都评价处理小安东开小差事件这场戏拍得好,表现了李延年高超的政治工作水平。李延年非常清楚地点明了小安东要逃跑的原因:为了活着回去跟救过他命的二妞结婚。这说明他对连里每一个战士的情况都非常了解(这一点后来从营教导员口中也得到验证)。而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熟悉官兵的经历、家庭、个性、爱好和特长,就是连指导员的基本职责。接下来,李延年从个人的小家延伸到国家这个大家,结合战士们亲眼见到的朝鲜村庄的惨状,讲清了保卫国家对个人家庭的意义——只有将美国鬼子赶出朝鲜,才能保证每个人都过上安宁的生活。道理讲透了,战士们低落下去的士气重新高涨起来,而小安东也反省了自己错误,迈出成为一名合格战士的第一步。

  而全剧中,随处可见李延年进行经常性思想工作的片断。连里每一位战士都是有血有肉的人,都有自己的脾气秉性,也并不天生就是英雄。戴眼镜的王毓文,是个书生兵,一心想当班长带队伍,第一次上战场却尿了裤子;解放战士罗厚财,总是擅自行动去捡美军留下的宝贝,被战友叫老落后;五班长韩冬年看不惯罗厚财,找机会就要吼他几句;二班长陈衍宗作战勇猛,却没有组织观念,在战斗中扔下班里的战士,只顾着自己追敌人……对这些同志的问题,李延年非常清楚。他关心爱护着每一位同志,始终关注着每个人的成长,解开他们的思想疙瘩,推动着他们的进步。特别是他对五班长说的那句“尊重和信任也是战斗力”,更是揭示了7连在最后的决战中爆发出强大的凝聚力与战斗力的原因。这部剧里的英雄人物,并不是那种个人血勇的突然爆发,而是有着合理的逻辑与清晰的成长轨迹,这背后就是扎实细致的思想工作发挥着威力。

  在最后的防御作战中,各连伤亡减员后,李延年组织官兵进行合并整编,人事安排没有任何抵触,迅速融合成为一个新的团结有力的集体。这体现出他优秀的组织能力,同时因为之前的剧情已经对他的威信与影响力做了足够的铺垫,使得此时的情节发展显得相当自然与合理。一名优秀的政治工作干部,就是像这样在关键的时刻挺身而出,起到定海神针一样的作用。

  其他的如场景安排与道具运用,该剧也有独特的匠心。动员会、班会讨论等场景多次出现,生动反映了志愿军的政治思想活动,同时对情节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左图为剧中班会的场景,右图为军博展出志愿军战士班会历史照片

左图为剧中动员会的场景,右图为军博展出志愿军动员会历史照片

  还有一个贯穿全剧的重要道具——战斗日志。它记录着连队日常工作,总结经验教训,更重要的是记录下战士们的英勇事迹,让每一位英雄的故事被铭记与流传。要把自己的名字与事迹登上这本日志,也是每一位战士英勇杀敌的重要动力。

剧中李延年将战斗日志的记录工作交给文书王毓文

军博展出的志愿军战斗日志及内页

  政治工作是人民军队的最大特色、最大优势。在敌我装备、保障等对比极为悬殊的情况下,志愿军就是因为有大批像李延年这样的优秀政工干部,充分运用思想政治工作的巨大威力,激发和调动官兵战胜困难、战胜敌人的顽强斗志,有力保证了作战方针的贯彻落实,保证了战争的最终胜利!

  反映我军的影视作品,如果这么突出的特色不表现,这么明显的优势不宣扬,反而照着别的军队的样子照猫画虎搞成不伦不类,是艺术上的短视,根子则是文化上的不自信。而作为一部优秀的军事剧,《能文能武李延年》对此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好,受到了观众的充分肯定,希望这样优秀的作品能更多的涌现。


  同时,李延年还是一位军事过硬的指挥员

  打仗不是喊一句“冲啊”就完事了,而是有着周密的战前部署与战前准备,在战斗进行过程中临场指挥必须果断及时、各环节紧密衔接。战争不仅是意志力的较量,更是军事专业素质的比拼,这些在剧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全剧围绕几场重要的战斗进行,每一场战斗都反映出李延年不同方面的优秀军事素质,同时在战斗场面的表现上也显示出比很多战争片更出色的专业性。

  1. 夺取346.6高地,反映对战场全局的把控能力

  战前,营长召集各连连长指导员一起开任务分配会。7连被安排做为助攻,这引起了7连长的不满。但此时,李延年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7连的任务是这场战斗的关键,能够影响全局,而且在完成任务之后还可以扩大战果。这体现出李延年对战场情况的深入理解,和对上级决策意图的准确领会。

左图为剧中战前任务布置,右图为军博展出志愿军对照沙盘研究战术

  接着,他又建议在正式进攻开始之前,增加一次袭扰,不光可以迷惑敌人,还能进一步暴露敌人火力布置,并留出时间做好扫雷破障准备。这个建议为夺取胜利、减少伤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李延年对战场全局的把控能力,并有丰富的战斗经验与高超的智慧。

  战斗开始之后,剧中对志愿军夜袭的实际操作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到:袭扰时使用稻草人吸引敌人火力,并记录位置;破障小组剪断铁丝网后再搭上,排雷小组取雷后将坑填上,避免被敌人发现;正式战斗中,每个队伍都有明确的进攻方向,敌人的碉堡分为好几个层次且火力交叉,炸碉堡时需要班组之间相互配合,用机枪和迫击炮攻击射击口来掩护爆破手;通过吹哨子发指令,用蒙着红布的手电筒向后方部队发信号……这些战斗的细节,能让观众感觉身临其境,同时也让情节更饱满丰富,引人反复回味。

  值得一提的是,剧中表现志愿军战斗队形的画面体现了较高的专业性。

  很明显的就是冲锋时的队形。不同于一些影视剧的密密麻麻,给敌人当移动靶子的拍法,这部剧里志愿军发起冲锋时遵循了“三三制”的原则,以三到四人组成小组,一个班分成三个小组,各组之间相互掩护,发挥最大的作战效益。这是我军最有特色的步兵“班组突击”战术,但恰恰以往表现不多,该剧有所体现,但限于篇幅并不是重点。

上图是剧中冲锋场景,下图是军博展出志愿军冲锋历史照片

  很多人喜欢说志愿军搞人海战术,这种说法对比敌方的回忆也可以看出错误。美国人撰写的《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中就记载:“有人曾说,中国军队就像人浪一样,但这么说也许并不完全恰当,实际上最初只是很小的波浪,随后越来越大,一轮大过一轮;第一轮进攻可能只是一个班,然后是一个排,随后就变成一个连。”

  剧中迫击炮的布置也是注意分散,而不是为了画面好看挤在一堆,生怕敌人的一发炮弹打不全。

左图是剧中迫击炮摆位,右图是军博展出志愿军迫击炮阵地历史照片

  2. 穿越封锁区,反映对战争难题的破解能力

  穿越封锁区的战斗虽然不是与敌人面对面的较量,却需要指挥员有高超的观察能力与超常的胆识。而在历史上,李延年确实指挥连队在炮击间隙逐坑跃进,藏身弹坑躲避爆炸飞溅,有效降低了战士的伤亡,成功穿越封锁区。

  战争作为人类矛盾斗争的最高形式,并不仅仅因为它是最暴力的手段,同时也因为在战争过程中,人类需要使出最高的智慧来解决一系列难题。志愿军面对世界上最强大的敌人,由于火力、装备的巨大差距,在这场战争中必然需要解决层出不穷的难题。而志愿军中恰恰就是有着一大批像李延年这样优秀的官兵,能够正视难题,不怕难题,总能找出巧妙的办法解决难题,成就了伟大的胜利,创造了人间奇迹。

  在军博展出的史料中就有许多经验总结材料,介绍如何打坦克、打飞机、克制敌人优势。破解战争难题,是志愿军全体官兵的共同任务,而李延年则是完成这项任务的佼佼者。

军博展出的介绍打坦克、打飞机等克敌制胜先进经验的材料

  作为这场战争优势方的美军,却陷入了军事智慧短缺的困境。虽然他们新名词花样翻新,所谓“绞杀战”、“钢铁战”、“磁性战”、“火海战”、“坦克劈入战”、“空坦炮步协同战”……其实核心就是一招:利用其火力与装备优势对志愿军一通乱炸。他们从来没有真正研究透对手,每次都是希望把手中的利器换个姿势使出来,靠着气势汹汹就妄图压垮志愿军。这种战争思维的懒惰,注定他们取得不了最后的胜利。

  3. 防御美军进攻,反映战斗的组织与指挥能力

  作为该剧最重头戏,阵地防御战最全面反映李延年的军事能力。

  防守作战并不只是依靠战壕工事拿枪向外突突突,而是需要针对敌人的不同攻击战法见招拆招。这就需要敏锐的观察、果敢的判断与机智的决策。

  敌军狙击手对我方精准打击,这时如果我军也派个神枪手对射靠枪法取胜,好看但不符合实情。剧中李延年是安排迫击炮轰击,迫使对方露头,再将其消灭,这才是专业的战场事件处置。

  敌人的狙击手同时也启发了李延年,他将神枪手组织在一起,针对敌方重点目标集中力量清除,在后面的防守中取得了奇效。这种创造性的做法,在历史上的原型就是著名的志愿军“冷枪冷炮运动”。

  敌人炮火猛烈,需要将部队隐蔽,但是346.6高地反斜面过于陡峭,且通道被炮火严重破坏不利于部队迅速返回阵地。李延年安排部队埋伏在炮火没有覆盖的雨裂沟,等敌人上来被我方炮火打击后,再发起进攻消灭占领阵地的敌人,打了一次漂亮的反杀。

  在敌人发动坦克攻击之前,紧急挖掘反坦克壕沟,并且构建第二道防线,在交通壕中预埋炸药等着敌人上圈套,连环妙计迭出。剧中用一个长镜头完整展现了我军的战前准备成果:最前方是单兵掩体,用于伏击坦克;往后是垂直于敌人进攻方向的反坦克壕;反坦克壕通过向后延伸的交通壕,连接与之平行的第二道防线;最后方是我军阵地。

长镜头中表现的我方工事,左上是单兵掩体,右上是反坦克壕,左下是交通壕,右下是第二防线与阵地

军博展出的志愿军挖掘工事历史照片与使用的工具

  出色的战斗智慧、积极主动的斗争态度、超强的军事能力,使得我军在李延年的带领下始终坚守阵地,沉重打击敌人,直到赢得胜利。


  能文能武历来是对军人的极高评价,但古代所谓的文指的是舞文弄墨、附庸风雅。人民军队干部能文能武是啥样,这部剧向观众生动地进行了演示——就是像李延年这样,政工能力高超兵心所向,军事素质过硬指挥若定。

  是人民军队发现了这样的干部,培养了这样的干部,重用了这样的干部,让他们大放异彩成为万人景仰的英雄。正是拥有大量这样的干部,人民军队才能无比强悍所向披靡,保家卫国捍卫亿万人的安宁。这也是人们看完这部剧得到的最深刻的体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跟陶叔一起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