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变频中引领:一线城市中心城区产业发展特点与未来图景

吴瑶 上海华略智库 2022-12-24



作者:吴瑶(新兴产业研究院研究员)

来源:上海华略智库(ID:HUALUETT)


产业转型升级是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同课题。以北上广深为代表的国内主要城市,普遍亟需产业升级实现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担。伴随新一轮产业革命与科技革命竞争拉开帷幕,我国城市中心城区将如何描绘其未来图景? 


《全球城市镜鉴:从纽约、伦敦、东京看中心城区产业结构》一文中,我们了解到纽约、伦敦、东京这些老牌全球城市的中心城区产业发展经验和未来趋势。


接下来,我们来看下国内大城市的中心城区。通过对北上广深部分中心城区“十四五”规划的梳理,可以发现,商贸业、金融业、文化产业、数字经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等产业是这些一线城市中心城区都将重点发展的产业。


其中,金融、商贸、文创、专业服务等是既有优势产业,数字经济、生命健康等是正在起步壮大的新兴产业。


表1  北上广深中心城区“十四五”规划中主要发展产业
数据来源:各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金融服务:代表资源配置力的第一产业


中心城区作为城市金融服务的主要集聚地,强者恒强的集聚态势越发凸显。


从2020年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发布的第12期中国金融中心指数(CDI CFCI)来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依旧位列全国金融中心前四。


2019年国内新增持牌金融机构绝大部分落户在北上广深,四地金融机构实力得分之和超过其他区域之和。


图1  中国金融中心指数(CDI CFCI)(第12期)


以北京西城区为例,位于西城区的金融街自1993年建设以来,已成为国家金融管理中心、首都金融业主区,金融机构资产规模占全国的40%,人民币支付业务占全国的40%,外币支付业务占全国的60%。


2020年,西城区在金融、金融科技、外商投资等“两区”建设重点领域共引进国内外企业114家,新增注册资本金1687.8亿元,带动实际利用外资增速排名全市首位。


同时,从北上广深中心城区“十四五”规划来看,未来,各区除了积极把握国家金融领域扩大开放的战略机遇,强调以科技促金融、以创新优金融外,防范风险在各区金融工作中的分量越来越重。


如北京西城区提出继续服务中国人民银行“监管沙箱”试点项目,打造“监管沙箱”北京品牌。


深圳福田区鼓励深圳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深化与外部投资机构合作,双向宏观审慎管理资金池跨境资金流动。


此外,北上广深中心城区在“十四五”规划中都对发展金融科技、绿色金融等新金融领域有所涉及。


图2  北上广深中心城区“十四五”规划中有关金融部分的词云,数据来源:各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文化创意:代表城市生命力的先锋产业


作为汇集了城市发展轨迹和文化传统的中心城区,文化产业既可以有效地赋能传统产业突破发展瓶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又可以在城市更新中延续城市的文脉,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


尤其是在存量时代消费升级和产业转型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正逐步成为城市竞争中极具魅力的核心力量。


一方面,一些大城市的中心城区借助历史遗存,让城市更新不只是依靠大拆大建,而是像一个生命体从城市历史文脉中汲取营养焕发新生。


如北京东城区的隆福寺文化街区改造,全面贯彻落实“崇文争先”理念,将老胡同这种区域文化资源优势发展为涵盖旅游、购物、创新创业、剧场、公共文化设施等的文化复合空间,让根植于此的文创产业有了无法比拟的文化属性和独特魅力。


图3  隆福寺街区的WeWork(全球知名的众创空间服务平台)


图4  在原有厂房车间、仓库的建筑结构基础上进行加固而来的77剧场


另一方面,数字技术正逐渐成为提升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力的主要力量,为文化产业的产品及相关服务带来巨大的扩张空间。

如上海静安区“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结合发展“在线新经济”,培育互联网特征明显的文化产业细分门类,大力推动数字影视、游戏电竞、新型视听等成长性好的新业态,加快培育动漫游戏、网络直播等数字文创增长极,积极培育新型文化产业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

商贸服务:代表城市繁华度的标志产业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电商网购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地价持续走高、疫情的出现等内外部环境变化,中心城区传统商圈的相对重要性不断衰退。经济新常态、技术新变革、消费新需求,倒逼中心城区的传统商业商圈从“要素驱动”的外延式发展转向“创新驱动”的内涵式提升。

在这样的过程中,首店经济、特色商业街区、夜经济等成为北上广深中心城区“十四五”规划中商贸服务业发展的高频热词。

以上海黄浦区为例,近年来,黄浦区大力发展首店经济、夜间经济、特色经济等新业态,2020年累计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首店、旗舰店66家,打造了“外滩枫径”周末限时步行街、圆明园路限时段步行街、思南公馆夜派对等集市新地标并开展常态化运营。

黄浦区“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明确,要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建设为目标,加快推进消费模式和业态创新,积极发展首店经济、免税经济、夜间经济等特色经济形态;加快推动自主品牌发展壮大、老字号品牌振兴焕新、国际优质品牌集中集聚,成为上海品牌发展高地。

图5  “外滩枫径”周末限时步行街


科创产业:代表未来竞争力的先导产业

一方面,北上广深的高人口密度与丰富多元的城市场景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充足的市场样本和实验空间,特别是城市中心区域的规模优势、协作优势、集群优势、迭代优势对于“生活导向”产品研发、生产性服务业等的吸引力越发凸显。

以深圳福田区为例,福田区拥有超2000家时尚品牌企业,规模超1200亿元,约占深圳比重25%。中国十大女装品牌深圳占有6席,其中4家企业总部扎根福田。

随着福田区产数融合,这些头部企业和产业集群先行先试,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服装行业发展进行深度融合,打造出了智能设计研发平台、全智能供应链平台、数字智造平台、供应链运营平台等智能制造和个性化定制新模式。

图6  打造了首个女装全智能供应链平台的赢领智尚


另一方面,科技创新在加速推动中心城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焕发新活力的同时,也催生出一批新业态、新产业,孕育中心城区发展的新动能。

以广州越秀区为例,随着中国进入5G商用元年,位于越秀区花果山的电视塔,不仅是老广州的城市记忆之一,也是广州打造“4K/8K+5G”超高清视频产业集群的发源地。

图7  广州广播电视台花果山台址


目前,作为核心载体的花果山超高清视频产业特色小镇已集聚雷曼光电、红果网红直播等龙头企业52家,园区年产值超百亿元,获得“中国(广州)超高清视频创新产业示范园区”“国家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试验区”“广州市全球超高清视频演示展示中心”三个国家级牌子。

城市中心城区靠什么提高资源配置能力?

从纽约、伦敦、东京全球城市中心城区以及我国一线城市中心城区的优势产业和变频方向,我们不难看出:

(一)总部经济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聚集效应不降反升


从全球城市发展历史看,他们最初都是从中心城区“发源”,并以此为核心向周边蔓延开来。这种空间集聚现象会自我组织、源源不断地循环发生,即自我强化效应(self-reinforcing effect)。

所以,在中心城区,传统的金融、商贸、服务其实从来都没有离开过,而是向更高层次、更强辐射、更广影响升级转型,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国内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深化,这些传统产业正以总部经济这一经济形态加速向全球城市中心区域集聚。

从国际上看,二战后总部经济在发达国家快速发展,纽约、伦敦、东京等全球城市成为了绝大多数公司集团总部的所在地。

以金融业为例,美国十大银行中4家银行总部设在纽约、十大金融服务公司有3家设在纽约;伦敦城(占地仅1平方英里)拥有全球资产市场份额的44%,每年对英国的经济贡献是300亿英镑,占英国GDP的3%;东京是许多日本企业和跨国企业的总部所在地,也因总部集聚优势强化了其全球经济控制和金融中心的地位。

从国内来看,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中心城区是国内外大型企业总部或区域总部重要的聚集地,尤其是在创新全球化的背景下,总部经济的主体已逐渐转变为具有资源配置能力、产业组织能力、创新赋能能力、财富分配能力的创新主体。

北京作为总部企业规模全国第一的城市,2020年入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数量达到55家,继续引领全球,连续8年位居全球城市榜首。

其东城区提出,“十四五”期间将加快推动高精尖项目落地,打造以科技研发创新为核心的总部经济,实现减量发展、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未来,在税收贡献效应、产业乘数效应、消费带动效应、劳动就业效应、社会资本效应五种效应叠加影响下,总部经济将长期成为各大城市中心城区的争夺焦点之一。

(二)楼宇经济升级助力中心城区产业高质量发展


纽约、伦敦、东京等全球城市的实践证明,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受到城市空间及土地资源的限制,城市不得不由平面发展逐步过渡到向立体空间发展,楼宇经济成为了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重点和必然选择。

国外发展楼宇经济较早,一般遵循城市本身地理结构与位置进行规划与建设,曼哈顿CBD、伦敦金融城、新宿地区等都在推进楼宇经济发展过程中,集聚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引领,金融、商贸、文创、咨询和科创等共同发展的现代服务业集群。

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入结构调整时期,传统的楼宇经济模式也开始发生变革。

随着楼宇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开发驱动逐渐转向科技驱动,科技、共享、绿色、多元等将成为重要的构成因素,运营、管理、服务所带来的软性附加值越来越受到重视,“空间+配套+运营”等全方位竞争成为主流趋势。

不少大城市中心城区围绕产业特点、整合优势资源、吸引高端要素,通过打造一批主题特色楼宇,促进同行业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

例如,北京东城区对主导产业集聚的特色楼宇,按聚集企业对区财力贡献的5%给予楼宇实际经营管理单位奖励,每年奖励额度最高不超过50万元。

广州越秀区在全市率先对商务楼宇进行评“星”,通过评选总部型和星级商务楼宇,促进楼宇经济高端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对持有“越秀金卡”的企业提供包括政务绿色通道快捷服务、优先申报入户服务、优先享受医疗保障服务、优先享受优质学位服务等全方位各项服务。

(三)科技回归浪潮推动中心城区科技含量全面提升


在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城市中心作为与全球交流联系对接氛围最为浓厚的区域,科技回归都市的浪潮正在加速渗透和颠覆中心城区传统优势产业,行业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把不再满足市场发展需求的传统产业变得更高效、更个性化,是未来几十年的科技增长点。

以伦敦东区金融产业为例。一方面,东伦敦科技城的复兴,以及毗邻帝国理工学院、伦敦大学学院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吸引众多初创企业将总部设立在东伦敦科技城;

另一方面,伦敦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超大市场规模和市场需求为金融科技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叠加科技创新,产生了包括Funding Circle(信用贷款)、Azimo(转账换汇)、PowaTechnologies(移动支付)、Barclays Accelerator(孵化加速器)等众多金融科技的新产品、新项目、新业态。

以上海黄浦区商贸服务业为例。南京路步行街“5G+AR”全景街区、世贸广场“5G+VR实景线上购”、新天地“Design Social云上直播间”等项目陆续建设,云逛街、云走秀、云体验等新模式不断提升消费者购物游玩体验,助推黄浦区加快打造全球在线新经济产业高地。

此外,随着科技回归都市,与传统老城区复兴结合在一起、有生活、有温度的创新街区逐渐出现,如纽约硅巷、伦敦硅环、上海静安的市北高新、深圳福田的“硅街”“硅楼”“硅园”等。

他们以“工作、生活、学习、休闲”四位一体的综合功能,吸引和留住更多高技术企业、高精尖人才以及众多的科创配套服务,并逐步推动形成了一条“环境吸引人才——人才驱动创新——创新升级产业——产业赋能城市”的中心城区发展路径,为大城市中心城区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思路。

—— e n d ————

下面这些文章,可能你也喜欢!
【原创】全球城市镜鉴:从纽约、伦敦、东京看中心城区产业结构【原创】中央力推“5G+工业互联网”,这个最强开发区何以强势领跑【原创】当“碳达峰”与“人达峰”交汇,不可不知的挑战与现实(续)【原创】当“碳达峰”与“人达峰”交汇,不可不知的挑战与现实【热文】《觉醒年代》爆红背后,主旋律是如何征服年轻人的?【热文】浦东引领区VS深圳先行示范区,如何在落实中央使命中交相辉映【热文】北京加入“抢人大战”,如何改变城市人才争夺战的格局?【月刊】百年赓续,矢志建功——华略智库6月刊
别忘了点赞+在看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