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央视《典籍里的中国》开篇经典 中国历代帝王的教科书

岳麓书社
2024-09-14

⭐️星标一下岳麓书社 和你分享有关阅读的一切


古典名著全本全著全译

《尚书》


导读 注译:周秉钧

出  版  社:岳麓书社

出版时间:2024年2月

I  S  B  N:978-7-5538-1934-1

定       价:49.00元


01

作者简介


/ 周秉钧 /


字源远,语言文字学家,1936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师承刘博平、杨树达,专攻文学、音韵、训诂之学。曾为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在《尚书》学研究领域享有盛名,代表作有《尚书易解》《白话尚书》《古汉语纲要》等。


/ 钱宗武 /


著名《尚书》研究专家、国际《尚书》学会会长。《典籍里的中国》首期专家。现为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及《尚书》学研究,代表作有《今文尚书语法研究》《今文尚书句法研究》《尚书新笺与上古文明》等。




02

内容简介


《尚书》最早只叫《书》,西汉始被称为《尚书》,是儒家传统中的核心典籍之一,为历代学者所重。它记载了自上古尧舜时期直至西周初年的古史资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在内容上,《尚书》典、诰、誓、命等四种体式记载了虞、夏、商、周君王的文告和君臣的谈话记录,反映了上古华夏文化的各个侧面,是学习和研究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文献。但因其成书年代久远,文字古奥,后世常称为难读,现代的传统文化爱好者更是望而生畏。

周秉钧先生是现代训诂学大家,在《尚书》学研究领域享有盛名,这本译注本《尚书》为周先生普及力作,几十年来影响广泛。全书于今古文各篇皆有收录,每篇均由导读、原文、译文、注释四部分组成。导读用以解释题目、说明大意;原文则依据通行《十三经注疏》本,精审精校;译文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晓畅通达;注释则多依晚出的《孔传》、蔡沈《书集传》和清人以及近人注解,择善而从,解释力求简明,避免繁征博引。

此外,本次出版还增加了当代《尚书》研究大家、央视《典籍里的中国》首期专家钱宗武先生亲撰的《尚书词典》和《尚书通假字表》,释义通俗、准确、简明。

总的来说,本书以帮助初学者比较容易地理解《尚书》为要,注释精审、译文通达、权威可靠,能准确地反映《尚书》的思想内涵,有助于一般读者更好地认识并理解这部古代国学经典。



03

本书特色


✦“读《书》而知先贤治政之本,朝代兴废之由,个人修身之要。”《尚书》作为“政书之祖,史书之源”,是最早的政事史料汇编,儒家核心经典之一,是学习和研究我国上古史和古代文化的重要文献。


✦《尚书》研究泰斗级学者周秉钧先生力作,《尚书》今古文各篇皆收录,精校原文,精心注译,注释简明,译文流畅,无需古文基础,即可畅读全书。


✦当代《尚书》研究大家、央视《典籍里的中国》首期专家钱宗武先生亲撰《尚书词典》和《尚书通假字表》,更大限度地方便读者阅读。


✦采用原文、译文双栏对照排版,注释紧跟其后,无需频繁翻页即可一览原文、译文与注释。


✦锁线精装,封面选用进口特种纸,设计典雅,开本适宜,锁线精装。



04

名家推荐


尚者,上也。尊而重之,若天书然。(郑玄)

七经之冠冕,百氏之襟袖。凡学者必先精此书,次览群籍。(刘知幾)

以其上古帝王之书,为后世所慕尚,故曰《尚书》。(朱熹)

在经学史上,它(《尚书》)成为今古文学争论的开端。在“六经皆史”的意义上,它是存在下来的先秦史料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陈梦家)

中国自有史以来的第一部信史。(金景芳)



05

前  言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政事史料汇编。基本内容是虞、夏、商、周君王的文告和君臣的谈话记录,反映了上古华夏文化的各个不同侧面,是学习和研究我国上古史和古代文化的重要文献。

《尚书》最早只叫做《书》,汉代称《尚书》,意为“上古之书”。后来,儒家把《尚书》尊奉为经,所以又称《书经》。

学习《尚书》,先要了解它的各种版本和传授情况。

《尚书》大约在先秦就有定本,《论语·述而》说:“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可知早在春秋时代孔子就把《尚书》作为儒家讲习的主要课本。《庄子·天下》也说:“《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缙绅先生,多能明之。”证明先秦的一些知识分子读过《尚书》。政事史料的篇目本来很多,汉代的《纬书》说有3240篇,《汉书·艺文志》记载孔子删为一百篇。这个百篇本就是《书》的最早选本。

到了汉代,《尚书》的选本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今文本,一个是古文本。

今文本《尚书》由伏胜传授。伏胜,史籍多称为“伏生”,“生”是古代对有学问人的尊称。《史记·儒林列传》说:“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其后兵大起,流亡。汉定,伏生求其书,亡数十篇,独得二十九篇,即以教于齐鲁之间。”伏生曾经担任秦的博士,他的《尚书》是秦王朝的官方定本。伏生讲授时是采用当时通行的隶书写的,所以叫今文《尚书》。又因为这个隶书写定本是伏生传授的,也称“伏生本”。

汉代《尚书》的另一个本子是古文本《尚书》。《汉书·艺文志》记载,汉武帝末年,分封在孔子家乡的鲁恭王刘余在拆除孔子住宅时,发现了一部《尚书》,共有四十五篇。因为这部《尚书》是用先秦古文字写的,所以叫做古文《尚书》,又因为这个本子是在孔子住宅的墙壁中发现的,也叫做孔壁本,或壁中本。当时,孔子的十一世孙孔安国对这部古文《尚书》进行研究,他发现四十五篇中有二十九篇和“伏生本”基本相同,另外多出了十六篇。孔安国用隶古字写定,送到官府。孔安国又作了传,碰到巫蛊事件,不得奏上,只是私自传授,在民间流传。

西汉传授伏生今文《尚书》的主要是欧阳高、夏侯胜和夏侯建三家。《汉书·艺文志》记载汉成帝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刘向曾用皇室书库所藏的古文《尚书》对照欧阳,大、小夏侯三家经文,仅仅有七百多字不相同,脱了六七十个字。可见,两个版本的差异并不算大。

今文《尚书》在汉代始终立于学官,因而今文《尚书》一直是官方规定的标准读本。古文《尚书》只在民间传习,虽在西汉末年经刘歆力争立于学官,但东汉初年又被取消了。后来,经杜林、贾逵、马融、郑玄等著名学者的提倡,逐渐在学术界取得了优势。到了魏文帝曹丕时,古文《尚书》又重新得到国家承认成为官学。西晋“永嘉之乱”,今文《尚书》失传,剩下就只有古文《尚书》了。南北朝时,古文《尚书》仍然盛行,到了隋唐,又竟被伪古文《尚书》取而代之了。

东晋元帝司马睿执政时,豫章内史梅赜(或作梅颐)向朝廷献了一部《孔传古文尚书》,分四十六卷,计五十八篇,除《舜典》一篇外,每篇都有孔安国的“传”,书前还有孔安国写的《尚书序》。汉代传下来的百篇书序,也根据时间先后分别插在各篇篇首或篇末。据梅赜说,《孔传古文尚书》是魏末晋初的学者郑冲传下来的。郑冲怎样得到的,梅赜没有说明。由于传授无稽,后代学者又考定为伪书,这个本子就叫做伪古文《尚书》本。

《孔传古文尚书》出现不久就立于学官,从东晋到隋唐,大多数学者坚信这就是真正的孔壁古文《尚书》和汉代孔安国作的“传”,陈朝的大学者陆德明的《经典释文》替它作“音义”,隋朝的重要学者刘炫和刘焯替它作“疏”,在学术界渐占优势。唐初制定《五经正义》,又采用了《孔传古文尚书》为底本作《尚书正义》,为官方定本,公开颁行。后来,宋人又把它编入《十三经注疏》,一直传到今天。因此,伪古文《尚书》本就成为《尚书》的最后定本了。

我们今天看到的本子就是梅赜所献的伪古文《尚书》本,从宋代的吴棫开始,历代学者对它的真伪进行研究,发现它真伪杂糅。一致认为:大禹谟、五子之歌、胤征、仲虺之诰、汤诰、伊训、太甲上、太甲中、太甲下、咸有一德、说命上、说命中、说命下、泰誓上、泰誓中、泰誓下、武成、旅獒、微子之命、蔡仲之命、周官、君陈、毕命、君牙、冏命,这二十五篇都是伪的,另外,孔安国的《尚书序》和《孔传》也是伪造的。这些真伪杂糅的情况,我们要特别注意。

《尚书》记载了虞、夏、商、周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传说和历史事件,比如尧舜禅让、鲧禹治水、商汤伐桀、盘庚迁殷、武王伐纣、营洛治洛、周公摄政、平王东迁等等,为《左传》《史记》等史书的写作提供了珍贵的原始资料。司马迁写作《史记》曾大量引用。《史记》的《五帝本纪》《夏本纪》《殷本纪》《周本纪》以及《鲁周公世家》和《宋微子世家》等篇目,就全文引用了《尚书》的《尧典》《皋陶谟》《西伯戡黎》《洪范》《金縢》《微子》等十一个篇目。可见,《尚书》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尚书》各篇内容丰富,涉及了虞、夏、商、周的天文、地理、官制、礼仪、教育、刑法、典章制度等范围广泛的领域,反映了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宗法思想、伦理道德、哲学观点逐步形成的历史过程。我们学习和研究古代文化不可不阅读《尚书》。

《尚书》保存了许多古词古义。例如:在,训“观察”,又训“终”;於,训“代”,又训为叹词;格,训“度量”,又训为“来”;时,训“是”,又训“善”;作,训“始”,又训“立”;矧,训“况”,又训“又”;若,训“善”,又训“如此”;“越”和“惟”,都是发语词,又都是连词;等等。《尚书》二十八篇还反映许多古代语法特点。它很少使用句末语气词。例如,《西伯戡黎》“我生不有命在天”句是个反问句,却没有表示反问的句末语气词,《史记·殷本纪》引作“我生不有命在天乎”,加了一个“乎”。它的主动句和被动句在形式上没有什么区别。例如,《禹贡》的“禹锡玄圭”句,《史记·五帝本纪》作“于是帝锡禹玄圭”,原来是个被动句。《尚书》二十八篇中“者”字结构还没出现。例如:《尧典》的“下民其咨,有能俾义”,《史记·五帝本纪》作“下民其忧,有能使治者”。上述这些语言特点,都是研究上古汉语的重要语言材料。

我们现在学习《尚书》,初学者可以采用今注今译的读本。对于研究者说来,除了采用今注今译的读本,还要根据不同的要求选读历代《尚书》研究的重要著作。《尚书正义》就是最重要的一部。它选用《孔传古文尚书》作为底本。“注”虽然不是汉代孔安国写的,但作为魏晋人的传注仍有很重要的学术价值。唐代孔颖达的“正义”,主要根据刘炫、刘焯等人的旧疏,旁及南北朝后期以来诸家注疏,斟酌取舍,增简削繁,是魏晋以后唐以前《尚书》注解的总汇。这类著作还有宋代《尚书》注释的代表作蔡沈的《书集传》,清代《尚书》注释的集大成者孙星衍的《尚书今古文注疏》,近人曾运乾先生的《尚书正读》等。此外,清人阎若璩的《尚书古文疏证》,王先谦的《尚书孔传参正》等都是应该参考的。至于想了解《尚书》有关专门问题,可以阅读陈梦家的《尚书通论》、蒋善国的《尚书综述》等。

我们现在学习《尚书》,要重视吸收其中的有益成分,结合精神文明建设,弘扬民族的传统美德,振奋民族精神。《尚书》中提倡的明德、修身、团结、进取、勤劳、节俭、爱民养民,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湖南岳麓书社为适应广大读者的需要,首先提出编印《十三经今注今译》,这真是宏扬祖国文化的壮举。书社的编辑同志再三约我写《尚书》部分,我顾不了年老力衰,欣然接受了这项任务。前年酷暑之后,秋爽宜人。于是取阮刻《尚书正义》核校正文,改正拙著《白话尚书》的误字;又涵泳白文,细心体会,改写了一些注释和译文。依据这套书的新体例,重新编排,写成这个样子。此稿虽是根据《白话尚书》写成,其中也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较之原书,大约又前进了一步。

译注工作像接力赛跑一样,依靠接力者的继续努力。要使这部书能够比较完善,就只有依靠并世和将来的学者了。

 

周秉钧写于岳麓山




滑动查看更多内容



06

书  影




 《尚书》

岳麓书社出版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高考首日,穿越千年体验宋朝学子求学之路

读懂三部佛经,点醒迷执人生

太子之薨:武则天生命中的一桩谜案

《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研究丛书》出版,系国内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前沿研究成果

当一位女性用金庸来对抗生活的平庸——彭洁明《江湖的倒影:金庸的武侠世界与人生寓言》读后


如何找到我们


微信公众号:岳麓书社

微信视频号:岳麓书社

新浪微博:@岳麓书社

抖音号:岳麓书社

今日头条:岳麓书社

小红书:岳麓书社

岳麓君个人号:ylssylj


点击「在看」,给岳麓君加鸡腿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岳麓书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