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习园地】高校—社区联动:内涵诠释与时代意义

宣传通讯
2024-09-03

高校—社区联动:内涵诠释与时代意义

俞祖成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推进基层治理需要“各类组织积极协同”,同时需要努力“拓宽基层各类群体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然而,已有实践和现有研究更多关注的是体制内的党政部门和群团组织、以社会组织或企业为代表的社会力量,以及以居民骨干为核心的社区居民在基层治理中的功能和作用,而未能足够重视本地高校参与基层治理所能发挥的效能问题。而在国外,“大学的社区,社区的大学”之理念已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并已付诸实践。在新时代背景下,应如何理解高校参与基层治理的意义?

高校—社区联动的概念内涵

在参考和借鉴国外学界提出的“社区外联”“高校—社区参与”“高校—社区伙伴关系”等概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基层治理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高校—社区联动”(University-Community Collaboration)的概念,并认为高校—社区联动完全有可能成为我国的新型治理机制,可以塑造出以实践参与和治理优化为导向的治理理念,进而推动高校与本地社区实现资源共用、治理互动、信息互通、人才共培、成果共享等治理目标。

在国外学界,提出类似概念的初衷在于倡导高校积极扮演新的社会角色,呼吁高校的教学和科研产出应及时回馈社会,用以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同时,在社会层面有义务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尤其是有责任提升本地社区治理效能和居民生活水平。此外,国外已有实践表明,高校发起的社区参与行动能够为高校师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和平台,并借此将高校的服务项目带入基层治理场域,从而强化高校的公共参与、志愿服务供给以及推进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创业活动。

高校—社区联动的时代意义

将高校培育为本地基层治理的新型主体,其时代意义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参与行动能够为高校和社区治理注入新生活力。当今时代,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危机变得更加不可预测,单一实体的干预行动灵活性差、影响力小。高校不仅是链接社会的重要媒介,也是社区获取社会资源的重要媒介,拥有独特的资源与能力,高校完全可以与本地社区结成“跨利益攸关方伙伴关系”(Cross-Stakeholder Partnership),以更包容的方式共同致力于可持续发展方案的构建。同时,高校师生的社区参与行动还可以使其自身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和社区激励,从而实现高校与社区的双向奔赴。此外,高校—社区联动的驱动力还与市场力量息息相关,其理由是高校日益成为自筹资金的参与者,在校师生的社区参与行动可以为高校获取社会资本。

二是参与行动能够为社会进步提供内生动力。高校—社区联动能够对更大规模的社会变革、社会政治压力以及复杂的历史问题作出有效回应。例如,有学者采用基于大历史观的进步理论诠释了高校参与社区治理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即高校通过向工人阶级或中产阶级传授知识,客观上起到保障社会秩序、发挥民主效应等功能,从而推动本地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此外,有学者基于进步意识形态的立场,指出高校通过社区治理的参与行动,更好地承担了解决社会不平等问题的责任。可见,此类视角的研究强调了高校参与社区行动的政治功能,指出了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感的重要价值。

三是参与行动能够为高校学生提供实践知识。当代社会的知识生成越来越依赖于社会实践而非课堂学习。在前工业化社会,知识主要储存在高校内部的各类研究中心,专家型学者往往扮演着知识生产者的角色。然而,在步入后现代的工业社会和智能社会后,人们对于专业知识的信任度降低,从而促使更多的知识往往以“新规则”形式出现,而这些知识主要是在更广泛的社会交往过程中被构建起来,使得这些知识的生产带有更强的社会实践性,即所谓“接触生成知识”。事实上,大量研究表明当下社会的知识生产与生成“主要是在跨学科碰撞和社会接触交往过程中形成的”。显而易见,这些研究为高校参与本地社区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学理支撑。

[作者为上海外国语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国关学院(全球)城市基层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民政部全国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专家委员会委员]

编辑  |  冯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宣传通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