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央视聚焦!西理工教授攻关“地球环境癌症”

宣传部新闻中心 西安理工大学
2024-08-27


6月4日,央视新闻报道西安理工大学流域泥沙与生态水利团队负责人李占斌教授解答被称作“地球环境癌症”的砒砂岩如何形成与治理。这些砒砂岩的岩层干燥如石,遇风成砂,遇水如泥,岩体上几乎寸草不生,那砒砂岩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它的危害又有哪些?


“砒砂岩”因何得名?专家科普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总工程师 喻权刚:它像是石头,很硬。但它是由细粒的沙子组成的。风一吹,在风力作用下,它形成风蚀。风就把它变成沙子了。一见水后就变成泥了。所以它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当地群众把这种危害比作砒霜,所以它叫“砒砂岩”。

砒砂岩集中分布在黄土高原北部晋陕蒙接壤地区的鄂尔多斯高原,其中涉及黄河中游的几条入黄支流如皇甫川、孤山川、清水川等;此外约有三分之一面积的砒砂岩分布在内蒙古十大孔兑及其他直接入黄支沟区域。

为什么砒砂岩会遇水成泥?

它的“五花肉”分层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西安理工大学教授 李占斌:我们在这台X光显微镜底下,对它进行扫描,它是由一些微晶粒和蒙脱石的胶结形成的。

我们可以从这些三维影像里看出来,这种红色的和绿色的、黄色的是不同物质,从这种物理结构里也能看出来,晶体之间是一个松散的结构,并不是一个完整的统一的岩性组成的。

李占斌教授说,砒砂岩之所以会形成五花肉的层状,主要是由于它在沉积过程中,随着不同沉积年限和不同沉积物质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比如红色就是铁的氧化物含量较高导致的,灰白色的部分则主要是蒙脱石和石英砂混合形成。

西安理工大学教授 李占斌:这种蒙脱石含量比较高,它在遇水的时候就会吸水,然后膨胀,使整个岩石的结构发生破坏,就会松散、散掉。

而正是这种遇水成泥的特性,成为砒砂岩最大的危害。据了解,砒砂岩区总面积为1.67万平方千米,其面积仅占黄河流域的2%,但其所产生的粗泥沙却占到黄河下游河道淤积粗泥沙的25%。

李占斌教授是西安理工大学流域泥沙与生态水利团队负责人,博士生导师。现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风水复合侵蚀协同治理技术与示范”首席科学家,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水利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

团队长期致力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黄河治理的科研工作,带领团队在流域侵蚀产沙预报、水土保持工程技术创新、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方面,取得了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原创性成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李占斌教授主持的“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风水复合侵蚀协同治理技术与示范”项目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就是为了治理包括砒砂岩在内的多沙粗沙治区开展的科技攻关。

该项目针对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风水复合侵蚀严重、协同治理技术薄弱等问题,重点研究流域复合侵蚀产沙过程与多措施协同阻控机制,研发灌草—结皮—土壤系统功能修复技术,流域梯田—淤地坝级联的水沙调控技术,基于流域复合侵蚀产沙模拟的治理措施优化配置技术,构建流域生态系统风水复合侵蚀协同治理模式并进行示范,项目研究对创新生态脆弱区治理理论与技术,保障我国“三区四带”生态系统建设,支撑黄河重点生态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央视新闻责任编辑:彭雅兰 王硕
审核:陈梅 李博



图文由 单行线新媒体工作室 编辑整理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西安理工大学(XUT1949)


竭诚期盼热心读者提供新闻线索。

单行线工作室投稿邮箱:news@xaut.edu.cn
校报投稿邮箱:xb82312248@163.com校广播台投稿邮箱:2198512819@qq.com

为西理工点赞!在看,养成习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西安理工大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